消化内科

  • 科室简介Introduction
  • 特色医疗Medical Service
  • 科研教学S&R,Teaching
  • 专家简介Experts

2021083151997449BBB.jpg

靖江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是泰州市临床重点专科。含消化病区(2个病区,86张床)、消化内镜中心及动力室(消化病区内)。现有专科医生20名,其中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9名,住院医师3名,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14名。护理人员35名,其中省级以上专科护士3名,泰州市级专科护士2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4名,护师及以下人员14名。

科室除完成常见消化道疾病如食管疾病、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系疾患等诊治外,对胆总管结石、化脓性胆管炎、阻塞性黄疸、早期消化道肿瘤、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腹痛、炎症性肠病、缺血性肠炎、胃肠道手术后遗症等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科室常规开展胃肠镜、胶囊内镜、超声内镜检查、内镜下取异物、消化道狭窄内镜下扩张及支架置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内镜下切除(EMR)、消化道早癌内镜下精查及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粘膜下肿物挖除术(ESE)、治疗性ERCP(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内镜下胆管狭窄支架置入术等)、高分辨食管、肛管直肠测压、24小时PH阻抗监测、生物反馈等。

科室承担了省级科研项目:幽门螺杆菌通过1ncRNA Dreg调节MUC2表达促进胃癌发生的机制研究;Nesfatin-1对大鼠内脏高敏感的作用研究。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建立江苏省三级医院肿瘤早期精准诊断规范化应用体系子课题。靖江市重点项目:醋酸联合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诊断消化道黏膜病变的临床研究。参与省重点研发项目:基于人工智能的早期食管鳞癌筛查和临床辅助诊断体系构建及关键技术研究。科室先后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13篇,中华系列杂志9篇。获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1项、泰州市科技创新二等奖1项、泰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泰州市科技进步四等奖1项、泰州市卫生局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靖江市科技进步奖5项等。

消化内科(一)病区:0523-84996362

联系人:沙杰、朱明辉

消化内科(二)病区:0523-84996369

联系人:沙杰、凌峰


全新消化内镜中心 更好地服务人民

靖江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位于门诊大楼二楼D区,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的靖江市人民医院团队。内镜中心区域划分科学,地标标识清晰。每天5台胃肠镜检查同时进行,显著缩短了患者等待的时间。内镜中心拥有奥林巴斯主机5台,富士主机1台,超声内镜1台,急诊移动主机2台,ERBE高频电凝电切和氩等离子治疗仪2台,拥有奥林巴斯胃镜25根,肠镜12根,十二指肠镜3根,拥有富士胃、肠镜5根。中心凭借高水平的诊疗技术和先进的消化内镜设备,致力于服务广大群众,救治了千万患者。

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为切实解决内镜消毒问题,科室引进了先进的集成内镜洗消设备,倡导全新的内镜清洗概念,有一整套的新华追溯系统,3台自动清洗机,并装备有领先的全电脑控制系统,严格规范内镜清洗消毒的每个流程步骤,确保每一根镜子的消毒合格率达100%。

消化内镜中心开展技术简介

目前靖江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开展技术有:消化道息肉内镜下切除(EMR),消化道早癌的奥林巴斯放大内镜+窄带成像(NBI)精查及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粘膜下肿物挖除术(ESE),超声内镜(EUS)检查,内镜下粘膜下注射止血药、电凝、钛夹夹闭、荷包缝合术治疗消化道大出血,内镜下套扎器套扎及硬化剂、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鼻胆管、鼻胰管引流术,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内镜下胆管狭窄支架置入术,消化道异物内镜下钳取术,内镜下消化道良恶性狭窄扩张及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术,内镜下胃造瘘术,动态胃肠电图检查,胃动力治疗,食管肛直肠测压及生物反馈等。

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ESVD)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病因通常为肝硬化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及侧支循环开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时刻有消化道大出血风险,软食或纯流食,生活质量差,心理压力大。该科熟练独立开展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通过组织粘合剂、硬化剂注射和套扎器套扎消除静脉曲张,患者出血的风险大大降低,平时正常清淡饮食即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的寿命。

内镜下超微创手术(ESD)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已在该科内镜中心熟练独立开展,它是一种内镜下超微创手术,只完整切除消化道病变(早癌和癌前病变),不改变消化道原有解剖结构,使早癌及癌前病变达到和外科手术一样的治愈效果,却看不到创口,免除了此类患者以往需开腹手术而造成巨大的创伤和痛苦,真正达到预防消化道癌的目的。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及延伸技术的适应症:1.消化道早癌,结合染色、放大内镜+NBI精查、超声内镜及病理确定为消化道早癌的患者,通常局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浅层的早癌;2.巨大平坦型病变,超过2cm的息肉;3.消化道粘膜下病变,如间质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消化内镜“金字塔尖”技术(ERCP)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指将十二指肠镜经口插至十二指肠降部,由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在X线摄影显示胰胆管的技术。ERCP延伸的内镜下鼻胆管、鼻胰管引流术,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内镜下胆管狭窄支架置入术可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及胆管良恶性梗阻所致的黄疸、胆管炎、胰腺炎等。由于ERCP不用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费用降低。该科成熟独立开展此项被誉为位于消化内镜中“金字塔尖”的技术。诊治时间:除急诊外,每周三全天。

消化道探测器——超声内镜(EUS)

超声内镜是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消化道检查技术,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当内镜插入体腔后在内镜直接观察消化道病变的同时,利用超声实时扫描,获得胃肠道的层次结构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可对消化道粘膜下病变性质进行诊断,对粘膜下肿物的内镜下治疗有指导意义。超声内镜在该科内镜中心常规预约。

  

精准护理 优质服务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饮食和作息也出现了不规律,消化内科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面对病情复杂、伴有并发症、治疗周期长的患者,有效落实精准护理就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消化内科拥有一支精细化专科护理队伍,现有江苏省级专科护士3名,泰州市级专科护士2名,专业的人才梯队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优化设计和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消化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难度大,团队多措并举,精准护理,做到“四及时”,及时观察记录、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及时配合急救,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救治时机。结合中医适宜技术,有效缩短住院日。针对胰腺炎、消化道出血患者成立了“消消乐”俱乐部,为近百余名患者提供在线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预见性地推进康复工作。同时提供了主治医生线上答疑,配备专科护士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切实解决实际困难,提高医院服务品牌及影响力。


动力检测—— 开启消化疾病诊疗新视界

消化道动力检测是一种可直观全面反映胃肠动力情况的诊断新技术,对一些通过常规检查手段(如胃镜、CT、上消化道钡透)不能确诊且高度疑诊为动力障碍性疾病提供了新的诊断方法。该院已引进宁波迈达水灌注动力检测仪及胃电图仪并常规开展相关诊疗。消化道动力检测仪极大地提高了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和功能性胃肠疾病的诊断水平及疗效评估能力。检测项目包括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肛管测压、24小时pH阻抗监测等,针对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该仪器可行自适应生物反馈治疗。

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诊断新武器——食管测压

食管测压是目前反映食管动力的主要方法,简洁、直观、精准。通过压力感受器采集食管相应部位的运动情况,准确辨别食管动力是否存在异常。适用于:1.疑有食管动力障碍疾病如贲门失弛缓、远端食管痉挛、非特异性食管动力异常、系统性疾病伴食管症状。2.不明原因吞咽困难,非心源性胸痛,动力障碍疾病治疗(药物或手术)的疗效评估。3.抗反流手术前排除食管动力障碍疾病。4.pH阻抗监测前LES定位。

肛肠动力性疾病诊断新技术——肛管直肠测压

肛管直肠测压是一项重要的肛管生理学检测方法,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技术,在肛肠动力性疾病诊治和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这项检查可以全面了解肛门括约肌功能、排便和抑制排便机制、直肠感知、直肠肛门反射等信息。适用于:慢性便秘、先天性巨结肠、排便失禁、排便不尽感、生物反馈治疗、药物或手术治疗前后的评价等。

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金标准——24小时pH阻抗监测

24小时pH阻抗监测是胃食管反流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实时反映患者反流情况,而且对咳嗽、咽喉不适等不典型症状为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有重大诊断意义。这项检查可以给临床医生提供明确的治疗依据,有利于更好地制定用药方案。监测期间需配戴导管和记录仪24小时,并按记录仪显示时间详细记录进餐、平卧、发生症状时间,记录期间可自由活动,24小时后返回动力室取下导管及仪器。该检查患者的耐受性好,检查风险低。

肛周疾病患者的福音——自适应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是通过测压设备,使患者直观地感知其排便时盆底肌的功能状态,学会在排便时如何放松盆底肌,同时增加腹压,以达到顺利排便的目的。对便秘、便失禁、肛直肠手术后排便障碍训练恢复等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胃电节律检测方法——胃电图

胃电图是一种无痛苦、无创伤的检查技术。通过胃电图的检查,观察胃电节律的变化,有助于发现一些胃动力障碍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轻瘫、胃节律过速或过缓、不明原因恶心、呕吐、餐后饱胀、餐后腹痛等。通过胃电图的检查,可以很好地确定胃是否存在动力性障碍及其部位,同时精确指导治疗用药、用药疗程,评价治疗效果。



全新消化内镜中心 更好地服务人民

靖江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位于门诊大楼二楼D区,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的靖江市人民医院团队。内镜中心区域划分科学,地标标识清晰。每天5台胃肠镜检查同时进行,显著缩短了患者等待的时间。内镜中心拥有奥林巴斯主机5台,富士主机1台,超声内镜1台,急诊移动主机2台,ERBE高频电凝电切和氩等离子治疗仪2台,拥有奥林巴斯胃镜25根,肠镜12根,十二指肠镜3根,拥有富士胃、肠镜5根。中心凭借高水平的诊疗技术和先进的消化内镜设备,致力于服务广大群众,救治了千万患者。

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为切实解决内镜消毒问题,科室引进了先进的集成内镜洗消设备,倡导全新的内镜清洗概念,有一整套的新华追溯系统,3台自动清洗机,并装备有领先的全电脑控制系统,严格规范内镜清洗消毒的每个流程步骤,确保每一根镜子的消毒合格率达100%。

消化内镜中心开展技术简介

目前靖江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开展技术有:消化道息肉内镜下切除(EMR),消化道早癌的奥林巴斯放大内镜+窄带成像(NBI)精查及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粘膜下肿物挖除术(ESE),超声内镜(EUS)检查,内镜下粘膜下注射止血药、电凝、钛夹夹闭、荷包缝合术治疗消化道大出血,内镜下套扎器套扎及硬化剂、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鼻胆管、鼻胰管引流术,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内镜下胆管狭窄支架置入术,消化道异物内镜下钳取术,内镜下消化道良恶性狭窄扩张及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术,内镜下胃造瘘术,动态胃肠电图检查,胃动力治疗,食管肛直肠测压及生物反馈等。

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ESVD)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病因通常为肝硬化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及侧支循环开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时刻有消化道大出血风险,软食或纯流食,生活质量差,心理压力大。该科熟练独立开展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通过组织粘合剂、硬化剂注射和套扎器套扎消除静脉曲张,患者出血的风险大大降低,平时正常清淡饮食即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的寿命。

内镜下超微创手术(ESD)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已在该科内镜中心熟练独立开展,它是一种内镜下超微创手术,只完整切除消化道病变(早癌和癌前病变),不改变消化道原有解剖结构,使早癌及癌前病变达到和外科手术一样的治愈效果,却看不到创口,免除了此类患者以往需开腹手术而造成巨大的创伤和痛苦,真正达到预防消化道癌的目的。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及延伸技术的适应症:1.消化道早癌,结合染色、放大内镜+NBI精查、超声内镜及病理确定为消化道早癌的患者,通常局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浅层的早癌;2.巨大平坦型病变,超过2cm的息肉;3.消化道粘膜下病变,如间质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消化内镜“金字塔尖”技术(ERCP)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指将十二指肠镜经口插至十二指肠降部,由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在X线摄影显示胰胆管的技术。ERCP延伸的内镜下鼻胆管、鼻胰管引流术,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内镜下胆管狭窄支架置入术可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及胆管良恶性梗阻所致的黄疸、胆管炎、胰腺炎等。由于ERCP不用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费用降低。该科成熟独立开展此项被誉为位于消化内镜中“金字塔尖”的技术。诊治时间:除急诊外,每周三全天。

消化道探测器——超声内镜(EUS)

超声内镜是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消化道检查技术,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当内镜插入体腔后在内镜直接观察消化道病变的同时,利用超声实时扫描,获得胃肠道的层次结构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可对消化道粘膜下病变性质进行诊断,对粘膜下肿物的内镜下治疗有指导意义。超声内镜在该科内镜中心常规预约。

  

精准护理 优质服务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饮食和作息也出现了不规律,消化内科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面对病情复杂、伴有并发症、治疗周期长的患者,有效落实精准护理就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消化内科拥有一支精细化专科护理队伍,现有江苏省级专科护士3名,泰州市级专科护士2名,专业的人才梯队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优化设计和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消化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难度大,团队多措并举,精准护理,做到“四及时”,及时观察记录、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及时配合急救,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救治时机。结合中医适宜技术,有效缩短住院日。针对胰腺炎、消化道出血患者成立了“消消乐”俱乐部,为近百余名患者提供在线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预见性地推进康复工作。同时提供了主治医生线上答疑,配备专科护士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切实解决实际困难,提高医院服务品牌及影响力。


动力检测—— 开启消化疾病诊疗新视界

消化道动力检测是一种可直观全面反映胃肠动力情况的诊断新技术,对一些通过常规检查手段(如胃镜、CT、上消化道钡透)不能确诊且高度疑诊为动力障碍性疾病提供了新的诊断方法。该院已引进宁波迈达水灌注动力检测仪及胃电图仪并常规开展相关诊疗。消化道动力检测仪极大地提高了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和功能性胃肠疾病的诊断水平及疗效评估能力。检测项目包括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肛管测压、24小时pH阻抗监测等,针对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该仪器可行自适应生物反馈治疗。

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诊断新武器——食管测压

食管测压是目前反映食管动力的主要方法,简洁、直观、精准。通过压力感受器采集食管相应部位的运动情况,准确辨别食管动力是否存在异常。适用于:1.疑有食管动力障碍疾病如贲门失弛缓、远端食管痉挛、非特异性食管动力异常、系统性疾病伴食管症状。2.不明原因吞咽困难,非心源性胸痛,动力障碍疾病治疗(药物或手术)的疗效评估。3.抗反流手术前排除食管动力障碍疾病。4.pH阻抗监测前LES定位。

肛肠动力性疾病诊断新技术——肛管直肠测压

肛管直肠测压是一项重要的肛管生理学检测方法,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技术,在肛肠动力性疾病诊治和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这项检查可以全面了解肛门括约肌功能、排便和抑制排便机制、直肠感知、直肠肛门反射等信息。适用于:慢性便秘、先天性巨结肠、排便失禁、排便不尽感、生物反馈治疗、药物或手术治疗前后的评价等。

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金标准——24小时pH阻抗监测

24小时pH阻抗监测是胃食管反流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实时反映患者反流情况,而且对咳嗽、咽喉不适等不典型症状为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有重大诊断意义。这项检查可以给临床医生提供明确的治疗依据,有利于更好地制定用药方案。监测期间需配戴导管和记录仪24小时,并按记录仪显示时间详细记录进餐、平卧、发生症状时间,记录期间可自由活动,24小时后返回动力室取下导管及仪器。该检查患者的耐受性好,检查风险低。

肛周疾病患者的福音——自适应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是通过测压设备,使患者直观地感知其排便时盆底肌的功能状态,学会在排便时如何放松盆底肌,同时增加腹压,以达到顺利排便的目的。对便秘、便失禁、肛直肠手术后排便障碍训练恢复等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胃电节律检测方法——胃电图

胃电图是一种无痛苦、无创伤的检查技术。通过胃电图的检查,观察胃电节律的变化,有助于发现一些胃动力障碍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轻瘫、胃节律过速或过缓、不明原因恶心、呕吐、餐后饱胀、餐后腹痛等。通过胃电图的检查,可以很好地确定胃是否存在动力性障碍及其部位,同时精确指导治疗用药、用药疗程,评价治疗效果。


快速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