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发布者:时间:2018-3-21 11:15:02浏览量:327次
1973年11月至1974年12月,领导送我到苏州医学院进修儿内科,回院后逐步担起了儿科的重任,从内科的一个组7张病床、13张病床、22张病床到创建成泰州市领先的泰州市临床重点科室,本人也成为泰州市儿科学会的主任委员,江苏省儿科学会的委员。
1991年底,靖江“小儿喘憋症肺炎”流行,除夕那夜病房都加了床,不时有患儿气道梗阻,在吸引器不够使用的情况下,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口对口吸痰,作人工呼吸。那次流行病,121名重症患儿,120名救治成功。平常遇到抢救病儿,就像走钢丝,如临深渊,夜不能寐是常有的事。急会诊随喊随到,即使儿子高考的那些日子也未能陪伴。我多年的工作有个习惯,睡下来都要把一天的工作梳理一下,是否有处理不当的地方。记得一个孩子精神不好,忙碌中处理了一下,并嘱咐留院观察。可家长在不告知医生的情况下带孩子回家了。依据一点不很清晰的回忆,我连夜打电话到泰兴广陵卫生院,请协助查找,接电话的值班医生很负责,还真找到了那孩子。结果病儿患的是冲心型脚气病,由于抢救及时,挽救了一条小生命。尔后我亲自成功救治了11例冲心型脚气病,其中大部分初诊是误诊为肺炎心力衰竭。在我把这一情况进行了总结,当年的江苏省小儿心血管病年会上就如何避免误诊,与同行作了交流。
作为一个医生,一切要以病儿利益为重,按医疗原则办事。比如明明是病毒感染,在没有继发细菌感染的情况下,就不要使用抗生素,尤其是静脉使用。同样,明明是化脓性细菌感染,就应果断使用。再比如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要轻易作退热剂使用,以防抑制免疫。医生对待病人要一视同仁。比如在门诊坐诊,面对孩子的哭闹、家长的焦躁,更要求医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叫诊时即使有人大声喊我,我都能排除干扰。很忙的时候,多说一句话都难,此时领导、亲戚、熟人来了,我肯定先处理危重患儿。当然会有人不开心,不理解。我父亲就曾责怪我六亲不认,其实我也很无奈。
——节选自《靖江老先生(口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