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起搏技术新挑战!

资料来源发布者:时间:2018-10-9 17:44:29浏览量:485

46001.jpg

近日,靖江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电生理病区成功为一例87岁高龄患者植入左束支起搏的永久起搏器。左束支起搏为目前世界上心脏起搏领域的最新技术,该技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我市心脏起搏领域的空白。

此类病人如果按过去手术方式只能行右室心尖部或者间隔部起搏,虽然能维持正常心率,但可能因频繁右室起搏会出现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影响生活质量,而如今采用此技术不仅能提高心率,更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老人的心脏功能。手术中医生用一根细长的输送鞘,在造影屏幕监视下,精确地将电极从右心室间隔侧“旋入”左心室内膜下的左束支区域,纠正了导致病人左心室收缩失同步的左束支传导阻滞,达到双室同步,恢复同步性提高左室收缩功能。相比传统的起搏器植入手术,该项术式要求准确把握电极固定深度,手术技术更加精准。如果说在心脏上置入起搏电极就像用针刺气球而气球不破,而在乱跳的心脏上置入电极,就像在乱跳的气球上扎针而气球不破。其定位的精准度和操作的难度可想而知!心内科电生理病区主任助理蔡卢铭凭着扎实的电生理基础知识和多年的起搏器植入技术仅仅1小时就完成了手术。术后病人心脏电生理各项参数均达到理想水平,症状明显改善,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

此次手术是我院首次采用左束支起搏技术的起搏电极植入,该术式最大化地模拟了生理性起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优越的特点,可显著改善患者左室功能及左室重构,为心衰患者提供了更加有效且价廉的全新技术。手术的成功开创了我市“左束支起搏植入技术”的崭新历史,也标志着靖江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起搏技术已达到省级水平。

46002.jpg

心的传导系统

心脏有节律地跳动,是由于心脏壁内有特殊心肌纤维组成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前后结间束、左右房室束分支、分布到心室乳头肌和心室壁的许多细支。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窦房结借纤维传至左、右心房,使心房肌收缩。同时兴奋可经结间束下传至房室结,再经房室束、左、右束支,分别沿心室内膜下行,最后以细小分支即心内膜下支(Purkinje纤维网)分布于心室肌,心室肌也开始收缩。

就这样,心房和心室交替收缩,完成一次心跳。回收静脉血,再把动脉血泵到全身。心跳的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

正常情况下,心脏由总指挥部(窦房结)引导,有规则、有节律地跳动。心跳的频率在 60~100 次/分。这就是我们在心电图报告中常常见到的「窦性心律」。

心脏为什么会「乱」跳?

1.「指挥部」瞎指挥

特别亢奋:心率超过 100 次 / 分,就是窦性心动过速,简称「窦速」;

特别懒:心跳频率低于 60 次 / 分,就是窦性心动过缓,简称「窦缓」;

不按规则出牌:心跳时快时慢,就称为窦性心律不齐;

突然罢工:就是窦性停搏;

生病了:这种情况叫做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窦房结病变引起的一系列缓慢窦性心律失常。

当指挥部起内讧,心脏某些部位不听窦房结的指挥,抢先发出信号引起心脏搏动,称为期前收缩或过早搏动,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早搏」。

2.「情报网」乱了套

有时,不但窦房结的指挥权被夺取了,连情报网也短路了,不断在甲、乙两点间反复发送信号,就会引发快速性的心律失常。例如:

心房颤动:即「房颤」,心房频率可达 350~600次 / 分,伴随心室节律不规则;

心室颤动:即「室颤」,心室快速颤动时,根本无法有效收缩将心脏的血液泵到全身,人会因循环衰竭而死亡,这是最严重的心率失常。

有时,情报网信号故障,就会引起传导阻滞。根据传导阻滞发生的部位有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和右束支传导阻滞等。

什么样的病人需要安装起搏器?

起搏器主要用于治疗症状性心动过缓:心跳慢,并引起如晕厥、黑矇、头晕、乏力、记忆力明显减退和心功能不全等相关症状;

平均心率 < 40次/分;

窦律下,心脏停跳 > 3秒;

房颤时,心脏停跳 > 5秒;

不可逆性III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跳有快有慢,存在治疗矛盾;

不可逆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心功能不全,CRT治疗(指南指导下的药物治疗三个月,且左室射血分数<35%);

起搏位置的发展

上个世纪70年代希氏束起搏概念被提出,直至近些年随着起搏植入工具的革新,该项技术近五年才得以实现,由于其直接与正常传导系统对接,被认为是最生理的起搏方式。但由于上述固有缺陷,近三年又提出左束支区域起搏概念,直接与左束支对接,多数可纠正左束支传导阻滞,减少心脏收缩不同步,使QRS波变窄,改善病人症状,这项技术有望替代常规右心室起搏或/CRT治疗。

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好处?

与普通右心室心尖部或间隔起搏相比,QRS波窄,保护心功能,预防和纠正心功能不全,减少房颤等心律失常的发生;

与希氏束起搏相比,起搏参数好,性能稳定(感知高,阈值低),不容易发生电极脱位;

对于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心功能不全需要植入CRT的患者(由于左束支传导阻滞与右室心尖部起搏一样引起心脏收缩不同步,具有致心功能不全作用),CRT相对昂贵,操作复杂,左束支区域起搏(单腔或双腔起搏器即可完成)能够纠正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更有效,有文献报道CRT无效患者,改换成希氏束起搏后治疗心衰有效;与CRT相比,平均每例节省4-5万元,并且减少左室电极植入的风险,减少电极植入根数,节约手术时间。由于无需使用CRT起搏器,起搏器体积明显减少,减少了囊袋易磨破发生感染的并发症,性价比更高!

46003.jpg

快速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