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发布者:时间:2016-1-14 11:20:37浏览量:418次
当代白求恩
——记靖江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胡方斌
2015年7月4日,靖江市人民医院大内科副主任胡方斌在进行一台心脏介入急诊手术时,突发重病——心脏大血管撕裂,但他强忍着剧痛坚持帮助病人完成了手术。刚下手术台,胡方斌就晕倒了,并被紧急送到南京鼓楼医院医治。经过12小时的抢救,胡方斌方才转危为安。胡方斌不顾个人安危忍痛救治病人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感动了古城泰州,也感动了全国。他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赞誉为“当代白求恩”。
【充实自己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
寒窗苦读 追逐梦想
胡方斌,1966年出生于湖北汉川,兄妹六个。家境贫寒的他自幼好学,198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1987年分配至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内科工作。工作后他深切地感受到了医生的光荣与责任,他有了更大的理想——攻读同济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从此他平时除了上班,就是学习,每天凌晨三四点就从被窝里爬起来,躲在医院门诊诊室的更衣室里苦读,因为那儿有桌子有电灯,下班后再继续学习,直到深夜,这样的日子坚持了大半年。功夫不负有心人,1991年胡方斌以优异成绩录取至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院心内科(研究方向-介入性心脏病学)攻读研究生学位,1994年分配至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医二院)心内科工作。
英日双语 游刃有余
胡方斌精通英语、日语,为此他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上世纪90年代,国外的新技术、新进展强烈吸引着胡方斌,出国深造也成了当时他的最大梦想。为了能够尽快掌握英语听力,他每天坚持收听国际电台英语频道2个小时,并快速记下来再进行反复消化。他的英语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1995年初即被广东省卫生厅指定为援非医疗队英语培训部老师。机会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的。1998年日本介入心脏病学权威加藤修教授被邀请到广医二院做手术示范及学术报告,由于英语口语出色,胡方斌被应邀作为加藤修教授的翻译,这一次经历使加藤修教授对他留下了良好印象。在靖江,胡方斌是市人民医院外语翻译的一把好手,无论是外国友人来院就诊,还是外宾来访,外籍学员教学,他都全程陪同参与,得到了院级领导的高度赞扬。为提高医院年轻医生口语水平,工作之余他还办起了英语沙龙。胡方斌还能讲一口流利的日语,这得益于他在日本的长期研修。
四度赴日 出国梦圆
1997年8月,经国家科委选拔,胡方斌被派往日本产业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研修半年,从此,他与日本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觉得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半年远远不够。1998年,在广医三院心内科他已经是心血管介入的领头羊,可他并不满足自己的成绩,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深造的机会。自从认识日本介入心脏病学权威加藤修后,他深深被加藤修的精湛技艺所折服,从此他“迷”上了加藤修,一直与之保持邮件联系。加藤修先生在技术上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开发了数十种心血管介入器械;尤其是他首创的“逆向导丝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慢性闭塞病变(CTO)的成功率,对心血管介入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1998年10月,加藤修告知胡方斌:自己应邀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做三天的手术示范和学术报告。胡方斌马上向单位请假前往,当时的他经济不宽裕,买了一张火车硬座票颠簸了30多个小时到了北京。他比加藤修早一天到达北京,选了一家靠近医院的便宜宾馆住下。之后的三天,是他受益匪浅的三天,他说:“来回60个多个小时的路程,值了。”加藤修也被他的真诚和勤奋好学所感动。1998年底,当加藤修在京都桂病院创立京都心脏中心时,第一时间即邀请胡方斌前去研修。历经复杂繁琐出国手续,1999年3月,胡方斌顺利前往日本京都桂病院心脏中心研修。研修生活是非常辛苦的,加藤导师安排的“强化训练”近似魔鬼训练。胡方斌每台手术必上,每天背着30斤重的铅衣跟着老师们一站就是10多个小时,中间只有30分钟的午餐时间。
2002年,经卫生部选拔考核,胡方斌获日本笹川医学奖学金资助,再次赴日研修,师从日本另一位介入心脏病学权威玉井秀男教授。玉井秀男先生是一位极具开拓精神的学者,尤其是以率先研发“生物可吸收性支架(Igaki-Tamai支架)”并成功应用于临床的第一人而享誉全世界。在玉井秀男指导下,胡方斌发表SCI论文3篇,其中2篇论文分别在2003年日本、美国心脏协会年会大会宣读,受到了导师和日本同事的高度评价。2005年初,当玉井秀男创立草津心脏中心时,第一时间即邀请胡方斌前去研修。将近四年的日本研修生涯对胡方斌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出国深造使他在技术上、学术上均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身在异国 心系祖国
1997年8月,胡方斌第一次踏上了日本的国土,在这里开启了研修之路、深造之旅。在一次由日本国际事业协力团(JICA)组织的培训班上,来自中国、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巴西、秘鲁、肯尼亚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学员们正在聆听一位日本教员(来自福冈大学)的授课。当介绍日本历史,提及日中战争时,这位日本教员说道:“1931年日本军队应中国清朝皇帝邀请进入中国……”,胡方斌义愤填膺地站起来,用一口流利的英语进行反驳:“早在1911年, 清朝末代皇帝就被推翻了,此后中国就再也没有什么皇帝了。没有人邀请日本军队来中国屠杀中国人,日本军队进入中国是侵略……”。“历史就是历史,你可以欺骗所有人于一时,也可以欺骗某些人于一世,但你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说完愤慨地离开教室。当晚,JICA某高层亲自找到胡方斌谈话。当了解事件经过后,该高层对胡方斌的言行表示理解,他说:“我爸爸曾经是一名日本海军军官,也参加过侵略中国上海的行动。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日本人承认日本侵略过中国……”。为此,他为日本教员的言论向胡方斌表示遗憾和歉意。事后,一位马来西亚同学对胡方斌说:“你的国家应该为你感到骄傲。你最后的那段话太精彩了,那可是拿破仑的名言啊。”
【爱岗敬业是一名医生的职业操守】
加班无数 医院为家
2010年6月,胡方斌作为急需高端人才被引进到靖江市人民医院,成为靖江市心血管介入的学科带头人。按照常规和规范,他首先在靖江市建立了“急性心肌梗塞绿色通道”。“绿色通道”的建立,使无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救治,从而也挽救了无数危急重症患者的生命。从此,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他随时随地处于待命状态,他的手机再也不会关机,晚上也是放在枕头边。
2011年的一个冬天,当时已是夜晚11点半,在家休息的胡方斌接到医院急诊电话,有一位急性心梗患者的情况十分危急。胡方斌立即赶到医院,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紧急抢救,患者转危为安。完成手术后,按照多年来养成的职业习惯,他还必须在病房再次查看患者病情、核对医嘱、及时书写手术记录、登记手术资料、给值班医生、护士交代病情观察重点等等,然后才回家休息。也不知回家躺了多久,手机铃声又响了起来:“胡主任,又来了一位急性心梗患者。”胡方斌一骨碌爬起来,又连忙赶回医院,再次投入到紧张的抢救工作中。完成第二个手术后,第三位心梗患者又不期而至。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胡方斌没有丝毫的犹豫,拖着疲惫的身躯,背着重达30斤的铅衣,再次开始第三台急诊手术。三台手术,从凌晨12点一直到第二天早晨8点,胡方斌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和时间赛跑!一直在和死神赛跑!他们成功地抢救了三位急性心梗患者,然后又投入到第二天的繁忙工作中。
为照顾胡方斌身体及方便开展工作,医院特意为他腾出一间休息室。从此,医院成了他的家,正所谓“以院为家”。他吃住几乎都在医院,盒饭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因为工作繁忙,他的小女儿在小时候多数时间里被送到北京或遵义亲戚家抚养,因为一年内看到爸爸的次数屈指可数,也因为长期在北京她二姨家生活,小女儿甚至不认识爸爸,也不叫他爸爸,却一直喊她二姨夫“爸爸”。
拼命三郎 心细如丝
在心内科,超负荷工作是常态。有时候手术是一台接着一台,为了减少X射线辐射,手术时医生们需要穿着重达30斤的铅衣,因此,心血管介入手术不仅仅是紧张刺激的脑力活,也是身负重装铠甲的体力活!28年的医生职业生涯,高强度的工作,高风险的手术,养成了他坚忍不拔、处变不惊的性格,也炼就了一身铜皮铁骨。他的助手们都说:“他一旦工作起来,完全忘我,废寝忘食,对手术又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他总是第一个进手术室做准备的人,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手术室的人。他有个习惯,手术结束后,他会用酒精纱布将仪器设备擦个遍,并将手术台清理干净。”连工勤员都说:“只要是他上台手术,我的打扫工作都会变得很轻松,甚至有些多余。”
放弃探亲 心系患者
来靖江五年了,胡方斌唯一一次回家过春节是来靖江的第一个春节,他去北京看望寄养在亲戚家的小女儿。2011年春节,刚过正月初三,他就深感不安,放心不下科室,放心不下病人,尤其是担心有急诊心梗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救治,于是就同老婆商量结束休假,提前返回靖江。初四一大早,他们便坐上了返程高铁。果然,在高铁上,他就接到了单位的紧急电话,有一个急性心梗患者急需手术。于是他请一位朋友在无锡东站接他回医院,风尘仆仆的他一下车就直奔心导管室,及时地为那位患者做了手术。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家过春节,也没有休过探亲假。还有一次他在扬州开会,当接到了科室的急救电话后,立刻离开会场,花了300元乘坐出租车直奔医院,又成功挽救了一名患者的性命。
廉洁自律 爱心助困
心内科是个急诊手术相当多的科室。不论是在节假日,还是在深更半夜,只要是科室或患者需要,就可以看到胡方斌忙碌的身影。每当看到患者转危为安,甚至是起死回生的时候,患者家属心存感激,都想送上“红包”表示表示,胡方斌总是婉言谢绝,有的实在推不掉,事后再将钱悄悄地交到患者的住院账户上。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他收到的锦旗和感谢信不下数十次。病房里有时会遇到一些贫困患者,家里实在拿不出手术费,只能四处借债。胡方斌得知情况后,总是默默地为他们精打细算,尽可能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有时候还不得不恳求护士长牺牲科室效益,为他们减免费用。凡是国产药能替代的,决不开进口或合资药。
【伟大之举看似偶然,实属必然】
争分夺秒 守护生命
作为一名心脏病专业医生,胡方斌深深地感受到:生命是珍贵的,也是脆弱的。对某些心脏病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容不得半点耽搁。尤其是作为一名心脏介入专科医生,他深感责任重大,常常告诫自己和他的团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因为在心脏手术中,哪怕是一点点小小的疏忽或失误,足可以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踉成终生的遗憾。因此,心脏介入医生常常被戏称为“刀尖上的舞者”。只有具备强烈的责任感,精湛的技艺,钢铁般意志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心脏介入专科医生。胡方斌就是这样一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优秀的心脏介入专科医生。
2009年底,在广州工作期间,胡方斌为帮助一名年迈的仓库保管员取物,不慎从高空滑落,从而导致左侧肩胛骨骨裂。尽管还吊着绷带,打着止痛针,作为心内科主任的他还是没有闲暇在家安心休息,仍带病坚持查房。骨裂后的第二天上午,本来和妻子商量好查完房就回家休息的他,却不见了踪影。直到下午2点,他兴冲冲地跑来:“老婆,我刚才又做了两台手术,一个病人是急诊心梗手术,不能耽误,否则有生命危险;另外一个病人虽然是择期手术,但患者经济比较困难,我早点帮他做了,他能早日出院。”妻子听后是又气又笑,问他“骨折不疼了?”他笑着回答:“一做手术就忘了,真是奇怪了。”这让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感叹:意志的力量是无穷的!
2012年某一天,靖江市东郊虹北村村民陈先生率妻儿将一面嵌有“妙手回春延续生命,医德高尚谱写新篇”的锦旗送到靖江市人民医院,感谢胡方斌成功挽救了“急性心梗并发心脏性猝死”的他的生命。发病那天,58岁的陈先生“突感持续性剧烈胸闷、胸痛”被家人送到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经初步检查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并紧急转送至心内科病房。当陈先生刚刚到达心内科病房走廊时,突然出现神志丧失、四肢抽搐,心跳、呼吸骤停。时间就是生命,心内科医护人员当即在走廊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经胸外人工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辅助呼吸、静脉药物治疗等一系列抢救,约10分钟后,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但仍神志不清,处于休克状态。危急关头,胡方斌挺身而出,对患者家属说:“患者必须马上接受手术,虽然手术风险极高,但这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唯一手段!”经患者家属同意后,患者被立即送往心导管室。经急诊冠脉造影+冠脉介入治疗(PCI),胡方斌及时地开通了患者的“梗塞血管”,患者从心跳骤停到开通血管仅用了30分钟。术后,经一系列精心治疗,患者神志迅速恢复,生命体征逐步恢复正常。术后第三天,患者即由重症监护病房(ICU)转移回心内科监护病房。约10天后,陈先生获准出院。3个月后,陈先生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命悬一线 大爱无私
2015年的7月4日凌晨6点22分,胡方斌接到医院ICU紧急电话通知:有一名“急性广泛前壁心梗”患者需要手术。立即赶到医院后,他迅速查看患者病情,核对心电图,明确“心梗”诊断。经与患者家属谈话、沟通,半小时后,胡方斌和他的团队开始了手术。一般来说,对胡方斌而言,一台急诊心梗介入手术大约仅需要30分钟。然而令胡方斌料想不到的是,这一天的手术竟是那样的惊心动魄、生死攸关、刻骨铭心!据胡方斌事后回忆道,手术一开始都很顺利,大约进行了15分钟时,他感到剧烈的、持续的胸闷、胸痛,“撕心裂肺,无法用语言表达”,“好像整个人都要给撕成两半”!作为心血管专业医生的他当即意识到:自己的心血管出大事了,他的脑海里也迅速闪过2个致命的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塞、急性主动脉夹层撕裂。当时他脸色惨白、大汗淋漓、头晕目眩,几乎不能站稳,只能双手撑在手术台上。心导管室的其他医生和护士也发现了不对劲。但手术已经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不容得胡方斌多想,他只有一个信念:“我不能离开,我的病人还在手术台上,我离开,他的生命就有危险。” 于是他强忍剧痛,顽强地支撑着自己,顽强地坚持着,直到手术圆满结束,病人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胡方斌这才长吁了一口气。只有他才知道,对他而言,手术的后半程是多么的难捱,多么的漫长!从心导管室出来后,胡方斌没有按照以往习惯为患者家属讲解手术过程、结果、患者注意事项等等,他已无力再对患者家属说一句话。因为剧烈的胸闷、胸痛、头晕最终还是击倒了坚强的他,他倒在了心导管室操作间的沙发上。他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始终把患者的安危放在第一位,把个人的病痛置之度外;始终把生的希望留给病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说:我只是一名普通医生,这是医生职责所在;当患者及家属以生命相托时,作为医生,岂敢轻易放弃。
经检查,胡方斌被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撕裂(Debakey I型)”,即连接心脏的大动脉—主动脉内膜、中膜发生撕裂,形成夹层(真、假腔)。急性主动脉夹层极为凶险,死亡率极高!因为生命仅系于主动脉那薄薄的一层外膜上!一旦外膜破裂,全身血液将在几分钟内汹涌而出,生命也就结束了。尤其是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早期死亡率高达70%至80%;如不进行手术治疗,一周内死亡率几乎达100%!危急关头,还未来得及脱下手术服的胡方斌被紧急送往南京市鼓楼医院心外科抢救。
胡方斌终于可以抛开工作,开始为自己的疾病着想了。作为一名心脏病专业医生,他需要用药将自己的血压、心率控制在安全水平,他需要保持心态平静,避免情绪激动从而导致血压、心率波动……到达南京时,他已处于休克状态。历经12个小时的紧张手术,胡方斌这才转危为安。在那12个小时里,胡方斌共接受了四个大手术,手术输血多达10000多毫升!术后他昏迷了3天3夜。术后一周,他又经历了出血、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多亏有南京市鼓楼医院心外科的精湛医术和精心护理,也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他挺过了一关又一关,与死神檫肩而过。至今他身上遗留有4处手术伤口,最长的伤口长度有20多公分。那一条条地伤口像英雄的徽章一般闪亮发光!
在他进手术室前,他神志尚清晰,意识到可能下不了手术台,他仍然不忘家人,将自己的最后愿望托付他的妻子:希望她将15万元留给即将去英国读研的大女儿,希望支持大女儿追逐梦想!他的大女儿从事的是新闻传媒专业,在得知父亲的壮举时,她骄傲地在微博上写道:“我的爸爸是个称职的医生,我为他骄傲!”
授业解惑 屡创辉煌
“分享知识、授业解惑,让团队成员少走弯路,造福更多的患者。”他说,“我也永远是个学徒。知识是无国界的,在加藤修和玉井秀男两位权威教授那儿,我学到了很多收益终生的知识和经验。他们是那样无私地传授,我也要将我所学到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的每一个团队成员。”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教助手们如何避免手术过程中的一个个陷阱,他不但教他们一个个技术细节,更教他们如何及时、正确地判断形势,选择正确的手术策略和治疗方案。对他的助手们而言,这些无疑都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金科玉律”、“金玉良言”。
在胡方斌的带领下,靖江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承担起我市和周边地区危重心脏病患者的救治重任。5年来,他成功开展了床旁紧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经桡动脉途径急性心梗PCI术、大面积肺栓塞急诊导管碎栓+局部溶栓术、主动脉夹层(Debakey III型)带膜支架植入术、各种先心病介入治疗、外周动脉栓塞碎栓+抽吸术、各种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等新技术、新项目近20项,引领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技术快速发展。5年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完成各种介入手术3000余例,手术成功率达99%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热爱自己的事业。即便是在自己身体遭受重创后仍然坚守职业操守,坚守“战场”,不做逃兵。在身体恢复阶段,他还一心想到能够尽快返回工作岗位,继续为广大患者服务。正如他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人物专访栏目—《新闻面对面》中所说的那样:“我会尽我的良心,尽我的技术去救每一个人”。
胡方斌,这位当代的“白求恩”,他是心血管病患者的回春妙手,是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更是靖江市心血管介入领域的骄傲。他始终坚持这样一个信念: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