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5-13 13:33:58浏览量:761次
患者使用手拉式下肢肌肉训练器。
护士指导患者使用手拉式下肢肌肉训练器。
俗话说:治病“三分治 七分养”,在医院里,与患者接触最多、距离最近的不是医生,而是每天都在患者身边的护理人员。5月12日是护士节,市人民医院向患者们展示了医院首届“护理器具创新大赛”的获奖作品,数十件来自白衣天使们的“小发明”,看似微不足道,却凝聚着她们的智慧,承载着她们对患者的关爱情怀。
“拍嗝神器”解救“菜鸟”爸妈 已获得国家专利
给新生儿拍嗝是每个新手爸妈的必修课程,然而,怎么拍?怎么掌握拍嗝的力道?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总让新手爸妈感到头疼。
5月12日,在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吴萍展示了她发明的“自制拍嗝器”。这个由压舌板、简易呼吸器面罩组装而成的“神器”,可以模拟“空心掌”,让操作者准确掌握拍嗝的力度和频率,从而有效地拍击婴儿的后背,帮助婴儿排气。
“医生交代每次喂奶后都要拍出‘嗝’。你看我一个大老爷们儿,手掌摊开比宝宝的后背还要宽呢!根本不敢拍,宝宝吃完经常吐奶,这个神器真是我的‘救星’。”家住城南园区办事处的新手爸爸小陈讲诉,自从使用了“拍嗝神器”,宝宝的吐奶情况明显好转。
“拍嗝神器”在临床上也广泛应用。据了解,婴幼儿患上呼吸道疾病时,往往不会自主咳出痰液,这就需要护士拍打他们的背部,帮助排痰。“给婴幼儿拍背要求空心拳,呈杯状,需避开脊柱和肾区,但成人的手比较大,给孩子拍背时很易触及到肾区和脊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陈宏俊讲诉,“拍嗝神器”的材质为硅胶,比较小,可以避开脊柱和肾区的范围,孩子也会比较舒适。目前这件神器已经获得了“国家新型实用专利”。
手拉式下肢肌肉训练器 成骨折患者“抢手货”
在骨科,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这就加大了形成血栓的风险。因此,医生会要求患者定时定量做踝泵运动,以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我们要求患者每小时做30次踝泵运动,一天至少300次,但护理过程中发现,很多患者做不起来,或者做不标准,这就让复健效果大打折扣。”骨关节科护士杨玲讲诉,发现问题后,她先是想到引进工具,但查找后发现文献、医院和市面上根本就没有此类工具。怎么办?自己创造!
杨玲从健身器材中找到了灵感,她用棉布料制作了一个可调节式脚套,包裹住患者的脚部,再用拉环和一根可调式牵拉带拉住脚套。这样,患者便可以通过手拉的方式,保质保量地完成下肢肌肉训练。
“以前虽然听医生说要做训练,也想做的,但做得不得法,疼得要命。而且一天要做几百次,太难了,现在有了训练器,没事就拿出来锻炼一下。”病区骨折患者张先生激动地说:“这发明真的太实用了!”
“这个训练器现在是我们科室的‘明星产品’,制作成本很低,效果很好,病患都抢着要用。”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病区护士长姚振霞说。
“学霸”女护士 三年拿回三个“国家专利”
医用头面部引流管固定带、医用药盒、简易手脚锻炼装置、多功能病员服、便携式口腔护理装置……在本次比赛中,脑外科护士陆银的成绩让人眼前一亮,她在短短三年内完成了五项“小发明”,捧回了三项国家专利。
陆银毕业于扬州大学护理学专业,2012年就职于市人民医院脑外科。脑外科住着很多重症病患,护理工作量也相对较大。正是在忙碌的工作中,陆银察觉到病人的头部引流管存在改进的空间。有了这样的想法后,陆银常常拿着笔,在白纸上勾画脑海里的设计图,反反复复、不厌其烦。最终,一种“医用头面部引流管固定带”从图纸变成了成熟的护理工具,受到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一致好评。脑外科护士李静:“她比较爱学习,是一个十足的学霸,我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从她那都可以得到一定的解释。”
获得专利的第二年,陆银再次囊括了“一种医用药盒”的国家专利,她将机场货物传送带的运作原理,运用到取药过程中,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今年陆银发现肋骨多发骨折和骨盆骨折的患者,需要持续固定。然而普通病号服并不具有长期有效固定的效果,于是一个“多功能病号服”的小发明应运而生,她也由此获得了第三个国家专利。
“临床护士发明的专利实用性强,成本也不太高。不仅在工作中用起来顺手,也切实让患者受益不少。”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赵映敏说,目前一些“小发明”已经开始应用到临床,让患者感到实实在在的“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