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10-28 13:20:43浏览量:377次
靖江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CEA),患者经治疗后,影像学上可见明显的颈动脉狭窄好转,同时患者脑供血不足的症状也得到基本缓解,几乎未再有脑缺血的发作。
65岁的吴先生,从今年5月份反复发生脑卒中。吴先生辗转多地就诊,近日就诊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车彦军的专家门诊,车主任详细问询病史及阅片后,告知吴先生及其子,应该是明确的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反复发作,而且吴先生的血管狭窄已达重度以上,超过血管直径的90%以上。车彦军告诉他们,对于这种症状及病患,建议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或者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手术,反复告知了病人及家属两种方案的优缺点,家属决定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一般来说,根据颈动脉狭窄的情况,治疗方式有三种:药物治疗、开刀手术和支架手术。对于狭窄程度不超过50%的患者,可选择药物治疗,方法是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物等。而对于严重的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通过抗血小板聚集、控制危险因素(如控制高血压、控制糖尿病、戒烟等)可以一定程度上减缓症状加重的速度,但对于已狭窄的颈动脉还需手术干预(颈动脉内剥脱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来达到治愈。对于绝大多数颈动脉狭窄患者而言,两种手术方法都可以。但对于有些高度狭窄以及不能耐受两种抗血小板药物同时服用的患者,此时并不适合“放支架”,因其血管内斑块质地较硬,支架撑开效果不好,操作不当还会导致部分斑块脱落,堵塞末端,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而病变位置较高,或者有严重冠心病,以及多发脑血管狭窄的患者,可以优先选择支架。
7月31日,经过周密细致的术前准备,在麻醉科、神经外科、护理人员等多学科专业人员紧密配合下,患者顺利进行了左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前术后的血管造影对比提示血管已经完全开通。
车彦军指出,该手术患者的术后管理尤为重要。血压管理首当其冲,防止脑部突然血流增多,加重灌注,甚至出血,就像久旱的河床突然遇到洪水,不能超过基础血压,在微创术野放一个引流管,严格观察血管缝合后出血情况,防止气管旁形成巨大血肿,压迫导致窒息。另外,术后还要注意心脏的监测,防止心衰可能。吴先生术后三天,就能下床行走,面色红润。他对护士们说:“没想到恢复得这么快,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放心地跟老友们喝茶打牌了。”
抗击颈动脉斑块,提前预防是关键,建议40岁人群要做颈动脉筛查。车彦军说,颈动脉狭窄多是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的动脉管腔狭窄,动脉硬化到一定程度,血管内膜形成增生斑块,引发血管狭窄,就好像下水管年久失修,水管就容易堵塞。我国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脑卒中患者,近1/3是由于颈动脉狭窄造成的。颈动脉是人体重要的血管通路,一旦堵塞,可能出现失语、偏瘫等严重后果。事实上,颈动脉狭窄可防可治。
车彦军建议,普通人群年龄超过40岁,就应该每年接受一次颈动脉的检查,如果有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的人群,不管年龄多少,都应该定期接受颈动脉检查。颈动脉检查,首选颈动脉B超,简单无创。如果颈动脉B超发现问题,可以再根据医生的建议,接受颈部核磁共振、CT造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等检查。(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