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无痕”——药物涂层球囊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资料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6-28 14:37:33浏览量:472

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金属裸支架(BMS)以及药物洗脱支架(DES),这三个技术的发明无疑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史的三个里程碑。

虽然目前药物洗脱支架(DES)仍然是冠心病的主流介入治疗方法,但随着药物洗脱支架的广泛应用,其弊端也逐渐显现。药物洗脱支架金属网仅能覆盖血管壁大约15%的面积,该区域抗增殖药物浓度较高,而其余85%未被金属支架网覆盖的部分抗增殖药物浓度较低。抗增殖药物无法直接涂于金属支架表面,需要多聚物才能牢固结合于支架表面,并且需要依赖多聚物控制抗增殖药物的释放速度,来达到长期抗增殖的目的。但多聚物可诱发血管壁的慢性炎症反应,延迟血管内皮化,增加晚期血栓事件。

药物涂层球囊(DCB)是最近几年推广起来的新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器械,它是将抗血管内膜增生药物紫杉醇涂于球囊表面。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先用切割球囊对血管进行充分扩张,再用药物涂层球囊在扩张血管狭窄部位同时加压快速释放药物,通过撕裂病变血管内膜将所载的抗细胞增殖药物释放于血管壁上,并被血管壁组织迅速吸收达到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效果,从而预防血管介入术后病变血管再狭窄。它保留了单纯球囊扩张术“介入无植入”的优点,又结合了药物涂层支架的药物涂层技术,解决了单纯球囊扩张术再狭窄率高的问题。

药物涂层球囊的优势有哪些?

随着支架置入患者的增多和时间的延长,支架内再狭窄的问题也随之增多,并且是比较棘手的问题。目前引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效果明显,与再置入支架相比,药物涂层球囊无金属网格残留,从而减轻了血管内膜的炎症反应,降低了血管内血栓形成风险,同时可以缩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时间,药物涂层球囊术后仅需1~3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同时,避免了异物置入,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踏雪无痕”,为患者保留了必要时的后续治疗机会。

那么,药物涂层球囊适用于哪些人群?

非左主干病变考虑DCB治疗;

年轻患者或复杂病变患者。对于年轻患者,主要考虑置入支架对其日后工作生活的影响。对于复杂病变患者,单纯使用支架可能需要置入3个以上。从操作复杂程度、术后再狭窄,以及术后长期口服抗凝药增加出血风险的角度来看,可以考虑DCB治疗;

支架内或支架近端狭窄。若支架开口5mm以上的远端出现再狭窄且程度较重,在做好支架置入准备的同时也可尝试DCB处理。若在腔内影像学指导下,效果更好;

原位病变。我们中心尝试了在相对较大血管(3.0mm以上)病变中应用DCB。腔内影像结果初步显示,对于长度<12mm、向心性狭窄的病变,均可首先尝试球囊预处理,再考虑置入DES或DCB;

主支远远大于分支的分叉病变,一般考虑主支置入DCB,搁置分支开口。如果主支和分支情况相近,可在主支置入DES,分支开口置入DCB;

病变弥漫、血管细小的糖尿病患者,也可考虑DCB治疗。

对于ACS患者,视情况而定也可以考虑DCB治疗。

对于以上人群,药物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药物涂层球囊目前还不能替代支架治疗,它虽然能够抑制内膜增生,但是不能克服血管的弹性回缩,对于病变血管狭窄严重,球囊扩张不满意的患者,还是要首选支架治疗。(胡方斌)


快速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