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给心律失常患者新福音

资料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6-28 14:42:08浏览量:284

心律失常是心内科常见的疾病,具有种类多、病情复杂、治疗方案多样等特点,包括有快速型心律失常和缓慢型心律失常。近年来,随着工程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迅速,带来了越来越多治疗心律失常的新技术。

快速型心律失常常表现为心慌、心跳,常见的有阵发性室上速、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等。患者在心律失常发作时往往出现心悸、胸闷、头昏、眩晕、乏力等不适,严重者伴有脑卒中、晕厥、抽搐,甚至危及生命。治疗方案有药物控制和介入措施,近二十余年,心脏电生理及导管消融历经了飞速发展,而导管消融作为根治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从二维到三维,从室上速消融到房颤、复杂房速及室速消融。无论是技术、器械及标测消融理念都更加丰满。而种种新的技术的出现,也给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在此之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通常采用传统射频消融术,就是在X线血管造影机的投照下,把电极导管插入心脏进行标测和治疗,在此过程中,医务人员和患者均受到X线投照,尽管常规情况下的放射剂量并不会造成损害,但对孕妇、青少年等特殊人群还是需要谨慎考虑。目前的Carto三维标测系统运用了新一代电生理影像整合技术,优点是可以将心电生理与心腔内的解剖结构结合在一起,进行三维重建,可以清晰显示心房心室内手术相关部位解剖结构,达到精准定位,从而让主刀医生能够不借助X影像,只需在三维系统下,就可以看到导管在心脏的精准位置,采取射频治疗。这种三维技术,不仅可以让患者和医生免于射线的伤害,还大大地提高了导管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对于复杂的心律失常如房颤、房速、房扑、室早、室速,三维系统下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已经是必须的首选治疗方案。

缓慢型心律失常主要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心率缓慢,药物治疗一般效果不佳,大部分需要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半个多世纪以来,人工心脏起搏从最开始的简单地通过电刺激使心脏恢复跳动,到现在越来越接近生理性起搏,这离不开理念、器械、算法的更新,更离不开临床医生从实践中摸索经验不断提高植入技术。目前生理性起搏的范畴越来越指向起搏阻滞部位以下的自身传导系统,最大限度地保持或纠正阻滞部位以下的心脏电和机械的同步性,从而减少或改善心衰发生。虽然希氏束起搏是目前最为生理的起搏方式,但是由于其特点局限了其用于起搏适应症的患者。对于需要心室起搏或者利用起搏改善心衰治疗,如何安全和生理地实现跨越阻滞部位的传导束起搏?更深、更远地起搏阻滞部位以下的传导束无疑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左束支区域起搏正是在这样对生理性起搏不懈追求的临床实践中,由国内学者2017年底开创性地提出、完善并加以推广的一项创新起搏疗法。笔者有幸在2018年中期开展这一新技术,在三年多的临床实践中,左束支起搏技术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特别对于心衰患者,植入后半年内能明显改善心功能,甚至心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左束支区域起搏是一项生理性起搏新技术,目前来说它能最大限度在保证起搏安全性的基础上保持左室电同步,主要适用于心室起搏依赖伴或不伴心衰的患者,以减少远期因非生理性起搏导致的心衰发生率,甚至改善已经出现的与心脏电传导异常相关的心衰(尤其左束支传导阻滞者)。随着器械的不断改进、临床研究证据的积累,其未来的发展更能造福于广大患者。(蔡卢铭)


快速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