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10-18 8:14:53浏览量:212次
疼痛是一种几乎人人都有过的感受与体验,同时疼痛也是患者到医院就诊时最常听到的主诉之一,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或体征。正因为人人都感受与体验过疼痛,所以大家感觉都知晓疼痛,但当询问什么是疼痛时却又感觉无从说起。疼痛提示我们身体某个部位可能出现了问题。疼痛可能源于急性或慢性疾病,也可能是由于心理因素或其他未知的原因。《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显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且正以每年1000万至2000万的速度增长。疼痛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自2004年国际疼痛学会(IASP)倡议设立“世界镇痛日”以来,每年10月由IASP发布世界抗痛年主题,确定每年10月第三个周一为“世界镇痛日(Global Day AgainstPain)",2023年10月16日-22日为中国镇痛周。2023世界抗痛年主题:提高疼痛的综合疗护能力。
1.什么是疼痛?
1979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定义“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或描述的类似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此版定义沿用37年,于2016年修订为“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然后仅仅过了四年,于2020年再修订为“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可见要对疼痛给予一个最全面、最恰当的定义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专家提醒,疼痛是身体不适的“报警器”,大家应该认真对待疼痛,及时就医检查,切勿忽视疼痛症状。
2.我们真正了解疼痛吗?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痛感觉以外来的伤害刺激为主,能明确感知疼痛的部位、范围和和强度,能清楚地知道刺激物的性质和部位,历时相对比较短暂,以急性痛为主。痛反应以体内的病理刺激为主,病理性刺激可以短暂、也可持久痛至无法耐受的程度,故疼痛可以是急性的、慢性的或反复发作的。病人常难于指出疼痛点的确切部位和范围,也不知晓刺激物的性质及部位。痛知觉较多地受精神活动和情绪因素所左右。
疼痛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机制,作为生物的本能可以预警或避免机体受到伤害或减轻伤害,但过度的、持久的伤害性刺激、病理性刺激则产生病痛。常见的颈肩腰腿痛就是警示患者的脊柱生物力学结构平衡打破,并且超越了机体自身代偿纠正的能力,需要进行行为纠正或医疗干预。某些过度的、持久的病理性刺激可导致疼痛阈值降低,也叫疼痛敏化。譬如常见的带状疱疹,有一些患者疱疹好了,疼痛还在。这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轻微的衣物刺激,乃至于小小的棉花碰触皮损区就会诱发剧烈的疼痛,令患者苦不堪言。当然,还有一些大家不太容易理解的疼痛,譬如幻肢痛,患者截肢术后肢体已不在了,却仍感觉已截除的肢体持续、频繁、严重的疼痛。
此外,疼痛还有一个重要的学习功能,通过疼痛的体验,我们可以学会避免那些造成疼痛的刺激,从而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尽管疼痛通常是一种适应性感受,有保护个体的功能,但慢性疼痛可对个体功能及社会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持久的慢性疼痛如果得不到有效正规的治疗,可对机体产生难以忍受的精神折磨,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饮食和睡眠,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一种不可忽视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有数据显示,有慢性疼痛经历的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30%,疼痛患者失眠率达27%,社交失能率49%,抑郁发病率60%。因此疼痛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3.慢性疼痛怎么办?
2002年,IASP将疼痛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并明确指出:急性疼痛是症状,慢性疼痛是疾病。旨在使社会关注疼痛,了解疼痛,预防疼痛,重视对疼痛的处理。
慢性疼痛病因复杂,外缘宽,学科交叉疾病多,涉及到神经、肌肉、骨与关节、肿瘤、心理等多系统疾病。大多数慢性疼痛患者辗转医院各个科室,却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基于此,上世纪80年代,疼痛科作为诊疗慢性疼痛的平台临床学科在国内应运而生。经过早期十多年的实践,无数慢性疼痛患者在疼痛科获得满意的疗效。为此,原国家卫生部于2007年07月将疼痛科设立为一级临床学科,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疼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让更多的慢性疼痛患者及时有效康复,是时代赋于疼痛科的历史使命!
4.哪些疾病可以看疼痛科?
用一张图表明,身体各处的疼痛,只要影响了生活质量,您都可以到疼痛科就诊。
(疼痛科)
部分内容和文字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删除